很多人會說在寶寶經常使用的濕巾或者尿褲上,有些商家會增加熒光劑,熒光劑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對人體又有何種影響呢?金貝柔為大家來深度解讀一下:
熒光劑又稱熒光增白劑,是一種熒光染料,或稱為白色染料。
它的特性是能激發(fā)入射光線產生熒光,使所染物質獲得類似熒石的閃閃發(fā)光的效應,使肉眼看到的物質很白,達到增白的效果。它能把制品吸收的不可見的紫外線輻射轉變成紫藍色的熒光輻射,與原有的黃光輻射互為補色成為白光,提高產品在日光下的白度。由于其能顯著提高紙張的白度,所以熒光增白劑在造紙行業(yè)中被廣泛應用。
熒光反應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光導致發(fā)光”的現象。某種物質在受到激發(fā)光(可以是 紫外線或者X射線)照射后,產生一種能量躍遷,進入激發(fā)狀態(tài),從而產生一種比照射光波長更長的光。通常,產生的光的波長會進入到可見光波長范圍內,因此這時用肉眼就可以看到以往看不到的光或者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個應用就是人民幣的紫外燈防偽標識。別說你沒見過!
但用熒光劑檢測燈筆或紫外線燈測出有熒光反應不代表一定含熒光增白劑或可遷移性熒光物質,必須另外再做溶出試驗才能進一步區(qū)分是否有遷移性熒光物質。
熒光物質分為兩種,一種是含“不可遷移性熒光劑”的熒光物質,另一種是含“可遷移性熒光劑”的熒光物質,即可遷移性熒光劑是水溶性的熒光增白劑,其特點是造價低廉,可用于紙張,涂料,洗衣粉,棉織物的增白,這類熒光增白劑可遷移到人體皮膚上被吸收進入人體造成危害;不可遷移性熒光劑為水不溶性熒光增白劑,其特點是造價高昂,不溶于水,不會遷移到人體皮膚上,更不可能進入人體,可用于化纖、服裝、塑料等增白,對人體不會造成危害。
日常生活中你接觸的東西至少有一半都可能有熒光反應。維生素、水楊酸、口服的藥物、隨手用的紙張等等,都可能產生這樣或者那樣的熒光。熒光反應的應用也十分廣泛,小到我們用來劃重點的熒光筆,大到新化合物合成過程中化學家的檢測手段,目前都完全離不開熒光反應。維生素大家是不是都不陌生呢?日常護理中,很多人把它作為良好的抗老化成分使用。這個成分在紫外光下可以產生黃綠色熒光,其大吸收波長為328nm。
維生素E化學結構中的共軛體系相比維生素A更小一些,它可以在紫外線280nm附近產生一個比較強的熒光反應。
除VA和VE外,護膚品中常見的、能產生熒光反應的成分,還有水楊酸、防曬劑如亞苯基二苯丙咪唑磺酸酯鈉鹽,等等。既然這樣,又怎么能說,出現熒光反應的護膚品和面膜,一定是因為含有熒光劑呢?熒光劑和其他產生熒光反應的東西有何區(qū)別?
熒光劑則是一大類特殊的白色染料,這類染料可以吸收激發(fā)光,產生明顯的亮白樣光,從而使得物品的外觀看起來更加潔白,明亮。熒光劑可以產生熒光反應,但是產生熒光反應的東西,不是只有熒光劑。就像護膚品中,甘油可以保濕,但是能保濕的不是只有甘油。因此,別一看到熒光反應了就喊著產品中有熒光劑了。
而且國家有相關標準嚴格規(guī)定禁止在衛(wèi)生紙、衛(wèi)生巾等產品中添加。但是,要判斷物品上的熒光劑是否屬于可遷移性的,則必須要在專業(yè)的質檢部門通過更近一步的實驗才能下結論。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