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的妍妍近有點忙。
一個月前,她的媽媽給她報了長板、柔道兩個體育興趣班,一周各上兩節(jié)課。在這之前,妍妍每周要上聲樂班和架子鼓班。這就意味著,現(xiàn)在她要學習四個興趣班。
雖然忙,但很快樂。妍妍媽媽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長板和柔道都是妍妍感興趣的運動項目,是孩子主動提出報班。
“她爸爸是個柔道業(yè)余愛好者,學柔道是受他的影響。長板則是因為她覺得這個跟奧運會的滑雪項目很像,很酷。”她說道。
在雙減政策、新課標與新體育偶像的影響下,家長和孩子們對體育項目的興趣激增。
在小紅書上搜索關鍵詞“兒童體育”,共有8萬多篇筆記,內容大多為兒童在球類、滑板、體適能等項目的經歷分享。發(fā)筆記“秀娃”的除了寶爸寶媽,也不乏來自各體育培訓機構的教練。
從事長板指導培訓兩年的尚華(化名)便是其中一員。今年以來,他在小紅書上頻繁記錄低齡學員的學習進度,在展示教學成果的同時,還圈了不少帶著孩子來慕名求學的家長粉。
“今年以來,學長板的孩子比往年更多一些。小的學員只有三歲,我們以前都沒帶過年紀這么小的。”尚華直言道。
“從整個產業(yè)的角度來說,少兒體育培訓行業(yè)的發(fā)展欣欣向榮,也迎來了迭代突破的階段。”5月25日,賓果運動CEO David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說道。
David進一步表示,在過去十年或者更長時間里,少兒及青少年體育培訓還是以粗放的、分散的“小作坊”為主,但未來趨勢無疑是會往更規(guī)范、更多樣化、但同時也更標準化運營發(fā)展。
開業(yè)兩年收入超7位數
一塊長板,一套護具,一雙滑板鞋。這是尚華要求的長板學習標配。
2020年,尚華和幾個合伙人在杭州開了一家長板培訓機構,提供一對一、一對二、上門私教等教學業(yè)務。冬奧會后,陸續(xù)有家長帶著孩子學習長板,如今,尚華和機構里的幾名教練不僅沒有了周末,未來兩個月的時間也已被課程排滿。
生意突然火爆,和長板作為滑雪板的“平替”不無關系。從外形來看,長板好比是帶著輪子的滑雪板,“很多家長就是看中這點才帶孩子來學的。”尚華表示,與普通滑板相比,長板板面更長更寬,輪子更寬更軟,易上手的同時,還具備更長的續(xù)航能力。
目前,尚華所在的培訓機構開設課程包括上板、滑行、轉彎、剎車、carving、小飛俠等十多種基礎動作。“10節(jié)課學完十一個基礎動作,如果要學習難度更大的動作就要加課,但是單加課時不劃算,所以我們一般建議學員直接報20~30節(jié)課。”尚華說道。
長板動作技巧多樣,對場地的要求不高,但費用卻不低。以一對一課程為例,10節(jié)課、20節(jié)課、30節(jié)課分別收費2800元、5000元、7000元;上門私教要另算時間路程費用,40~50分鐘一節(jié)的課程收費可達400元。
高收費的底氣是來自于日漸增多的需求,這不僅與當下運動項目的潮流趨勢有關,也與新課標對體育的重視不無關系。
近日,教育部發(fā)布《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體育占總課時比例10%~11%,是僅次于語文、數學的第三主科。新課標對體育課提出學業(yè)質量標準,不同學段的學生要有定量或定性的,有強度的體育鍛煉,將落實“教會、勤練、常賽”。
當體育成為主科之一,家長對此的重視程度便可想而知。
尚華所在的長板培訓機構有十幾位老師,均持有長板專業(yè)教練證。據透露,兩年時間里,機構收入已達7位數以上。“今年的收入相比往年還要增加了不少。”尚華說道。
“跑出”房子付
今年以來,借著冬奧會的熱度,尚華的長板培訓事業(yè)漸入佳境。另一邊,起步更早的兒童體適能項目,也更早迎來春天。
周末,在廣州一偌大的室內訓練場里,各式障礙物隨處可見。倏忽之間,不知從哪竄出一個小小身影,極其迅速而靈活地躍過兩個跳箱,頓時,稚嫩的尖叫聲、笑聲響徹全場。
“我?guī)У氖?~5歲零基礎跑酷入門班,一周七天都有課。唉,錢是賺到了,但都沒時間花。”兒童體適能教練張源(化名)無奈笑道,一聲嘆息里盡是藏不住的“凡爾賽”。
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近兩年受“雙減”政策與新課標的影響,家長們更注重對孩子運動底子的培養(yǎng)。“跑酷鍛煉的能力比較全面,包括力量、爆發(fā)力、反應力、協(xié)調、平衡等方面,3~5歲的孩子主要鍛煉的是跑、跳、爬、蹲等動作模式的綜合能力。”
動作模式的能力,在具體運動項目中能起到決定性作用。張源舉了個例子:“比如,在籃球運動中的拍球、運球、傳球,急停投籃等動作,除了講求手腳協(xié)調以外,更多在于個人的跑跳的能力。”
“我們會根據孩子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情況,開設3~5人的小團班。開始我們會先一對一教學,在孩子熟悉場地和上課的內容后再讓他加入小團班。”他說道。
既能夯實運動基礎,還能增強體能,這一特點成功收割家長們的芳心。近一個月以來,張源所在的培訓機構報名加入跑酷入門班的學員就有20人。
張源介紹,平時正價10節(jié)課收費2600元,六一特惠活動期間,12節(jié)課僅收費約2100元。“很劃算,算是行業(yè)了。”張源安利道。
憑借當教練的收入,作為95后,張源甚至攢夠了買房子的付:“我打算在太原老家買房子,現(xiàn)在付已經有了。”張源所提到的區(qū)域,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低比例付大概在20萬~30萬元之間,如一直能夠穩(wěn)定帶課,張源認為每月房貸也不成問題。
行業(yè)要求更高
體育老師的春天的確來了。
據頭豹研究院發(fā)布的《2019 年中國少兒體育培訓行業(yè)研究報告》,預計至2022年中國少兒體育培訓市場規(guī)模將突破千億元,2019—2023 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 21.5%。
2021年12月,國家體育總局發(fā)布的《2020年全國體育產業(yè)總規(guī)模與增加值數據公告》顯示,體育教育與培訓的總產出為2023億元,與2015年的247.6億元相比,增長超過8倍。
David所創(chuàng)辦的賓果運動便是這股趨勢當中的受益者。
作為一家青少年體能教育機構,賓果運動已連續(xù)3年獲得融資,目前成功完成500萬天使輪融資、Pre-A輪融資和2000萬元A輪融資。
不過,雖然在多重因素的助攻下,少兒體育培訓行業(yè)迎來了的發(fā)展機遇,但爆發(fā)式的增長也為行業(yè)埋下了隱患。
David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當下,少兒體育培訓行業(yè)的問題主要圍繞在:同質化嚴重;培訓機構粗放的運營模式,導致運營效率不高;培訓機構準入門檻低,教練的資質不統(tǒng)一,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
其中,行業(yè)標準匱乏,教學體系不規(guī)范,是體育培訓機構大痛點。
作為家長,黃麗(化名)深有體會。她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自己曾給4歲的女兒報名某體育機構的乒乓球班,幾節(jié)課下來卻大失所望。
“我們報了10節(jié)課,課上到第8節(jié)了還是在教發(fā)球,孩子連接球都不會。問他們是否有什么教學目標,也是閃爍其詞。”黃麗稱,她和另外幾名家長要求培訓機構出示從業(yè)資質證明,但機構百般推脫,終選擇以退錢的方式息事寧人。
David認為,如今家長們的需求顆粒度會變得越來越細,這就意味著,少兒體育培訓機構、品牌與企業(yè)的服務、運營甚至產品的匹配也需要更加精細。
“就整體觀察來說,我經常說這個行業(yè)是‘的增量,相對的存量’。如果把時間周期拉長,起碼在未來十年,整個體育產業(yè),尤其是青少兒體育培訓會變得越來越好,參與的人會越來越多,這是的增量。但如果從實際當下的經營行為、經營環(huán)境來看,每家機構品牌在不同的區(qū)域領域當中,都是在存量當中競爭的。”David表示。
因此,他建議,少兒體育培訓機構應深耕供應鏈的管理和運營,運用數字化運營工具,把課程和教練都作為獨立的個體來運營,不僅可以大大減少師資不規(guī)范的情況,同時也能夠成為品牌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