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兒童"中國標準"三代嬗變 80后刷新好兒童標準
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記憶里,或多或少都有被人夸作是好兒童的時候。如果要問具備什么品質才算是好兒童?你可能會開列一張或長或短的清單,如尊老愛幼、拾金不昧、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好學上進……如果把新中國成立60年來的兒童成長劃分為三個顯著不同的時期,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及以后,進行縱橫梳理,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三代好兒童在道德品質、價值觀念、文明素質等方面,既有一脈相承的優(yōu)良共性,又呈現(xiàn)出各自鮮明的時代個性。
由聯(lián)合國設立、即將到來的國際兒童日(11月20日),其目的就是為促進兒童保護、福利和教育等事業(yè)的發(fā)展。令人欣慰的是,在時代巨變的滾滾洪流中,我國兒童的個性意識、公民意識、公益意識、全球意識正在不斷發(fā)育。與此相應,好兒童“中國標準”也應適時調(diào)整刷新,以真正激勵新一代少年兒童全面成長。
縱向梳理:三代好兒童,風貌各不同
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不同時期的好兒童形象呈現(xiàn)出鮮明的時代風貌!吧鲜兰o五六十年代的孩子愛憎分明,遇到壞人偷公家財產(chǎn),即便對方手持兇器也不怕,會誓死保護。孩子們打心眼里認為,為保護國家財產(chǎn)而犧牲是無限光榮的事情。孩子們的學習榜樣是雷鋒、劉文學、草原小姐妹等,倡導的品質是無私奉獻,孩子們追求的理想也非常具體,比如當解放軍、當數(shù)學家。”山西省臨汾市教育局紀檢書記劉寶林說。制作于這一時期的電影非常注重對少年兒童英雄情結的培養(yǎng)。如《雞毛信》中的海娃、《烈火中永生》中的小蘿卜頭、《小兵張嘎》中的嘎子等。這些小英雄成為五六十年代孩子們心目中的精神偶像。他們身上表現(xiàn)出的艱苦奮斗、英勇不屈、跟敵人斗智斗勇等特質,被當時的孩子們爭相學習。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孩子是吸吮著改革開放新鮮乳汁長大的一代人,他們眼界開闊,個性鮮明,敢說敢做。”山西太原市杏花嶺區(qū)虹橋小學黨委書記常永秀說,善良、堅強、友愛、堅韌是這一時期好兒童的共同品質,F(xiàn)供職于媒體的李潔原告訴半月談記者:“我們是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學著羅盛教勇救落水兒童、劉英俊勇攔驚馬、少年賴寧英勇救火等英雄故事長大的。上小學時,每逢周日,我們學雷鋒活動小組的幾個同學會去孤寡老人家、福利院擦玻璃掃地。離開時,人家說要寫封表揚信,我們心里特想要嘴上卻說不要,然后就跑了,因為雷鋒做好事是不留名的。”
2005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聯(lián)合全國少工委在6歲~15歲人群中開展了中國少年兒童發(fā)展狀況調(diào)查,結果顯示:這一群體充滿自信但較為脆弱、富有理想但不甘平凡、喜歡學習但負擔較重、重視維權但時常受限、消費自主但習慣攀比、主動使用媒介但容易失控、親子關系緩和但溝通不暢、渴望同伴友誼但矛盾較多、親近教師但對教師要求偏高。
身處社會和個人財富加速積累、信息化浪潮全面襲來的新時代,擁有手機、相機、MP3,玩著電腦長大的90后很快就被貼上“早熟”、“炫富”、“非主流”等標簽。然而,成熟期提前也讓這一代孩子早早形成了強烈的自主意識、參與意識、責任意識、公益意識和全球意識。成長為這一時代的好兒童,無疑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極具說服力的注腳。
斷代觀察:80后全面刷新好兒童標準
與90后相比,80后收獲的負面評價相對較少;與70后相比,80后竟被稱為“垮掉的一代”:新潮時尚,個性強甚至叛逆,以自我為中心而不顧他人的感受,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了解不多、繼承不夠,等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認為,這些評價主要來自于80后與父輩在生活經(jīng)歷、文化背景、家庭地位、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差異——
父輩生活在物質貧乏、政治動蕩的時代,而他們則生活在物質開始富裕、社會穩(wěn)定的時代。父輩生活在封閉一元的文化背景下,而他們則生活在開放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所以,在父母的話語體系中,很容易更多地說“我們”,而在他們的話語體系中,更多的是“我”。父輩大多生活在多子女時代,誰在家里都不重要;而他們則生活在少子女甚至是獨生子女時代,在家里地位非常重要。父輩是在用手動的方式學習、寫字;而他們則是用電動的方式學習,比如上網(wǎng)。
然而,事實很快就證明,正是這些差異使80后得以全面刷新好兒童標準。孫云曉在博客中寫道:
這一代具有沖擊力,具有激情,思想開放,追求民主……尤其是以韓寒、郭敬明、李子悅等為代表的80后文學力量,以姚明、易建聯(lián)、劉翔等為代表的80后體育明星,以楊惠妍、戴志康等為代表的80后商業(yè)成功青年。特別是在2008年反“藏獨”、汶川抗震救災、堅決維護和積極參與北京奧運會期間,大批80后所表現(xiàn)出的愛國熱情與英勇之舉,讓人們越來越感受到他們的活力、魅力與希望。
時代變遷:“見義勇為”變奏曲
隨著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兒童的權益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和保護,人們對一些曾被廣泛認同的好兒童道德標準有了新的理解,比如“見義勇為”。
劉寶林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強調(diào)“革命”、“奉獻”和“犧牲”,它與計劃經(jīng)濟體制的高度行政導向相一致,但相對忽視了個人的主體意識和利益所在。這一時期,我國對于那些積極參加救災搶險的青少年給予極高的榮譽,比如草原英雄小姐妹蒙古族少女龍梅和玉榮。
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后,家庭構成由多子女變?yōu)樯僮优踔潦仟毶优,孩子寄托了一家兩代、甚至是三代人的希望。盡管這一時期勇救山火壯烈犧牲的少年英雄賴寧曾讓一代人熱血沸騰,但一些家長紛紛認為,未成年人尚不具備自我保護能力,過度宣傳少年英雄行為,容易造成兒童不必要的犧牲。
2003年寒冬,北京市第122中學的3名初中生救起一名落水兒童。在進行宣傳的時候,教育部門明確提出,中小學生要特別注意自我保護,不提倡在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外舍己救人。2006年實施的《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也明確規(guī)定,學校不得組織學生參加搶險活動。
有關專家認為,上述變化反映了國人對待少年英雄的觀念在進步,未成年人應見義“智”為。更讓一些老教育工作者深有感觸的是,除了對孩子的人身安全加強保護外,現(xiàn)在對孩子的教育也更加人性化,非常注重保護學生權益。
常永秀說:“以前上課時,學生們坐在那里必須規(guī)規(guī)矩矩不能動、將手背后,否則就被大家視為是"壞孩子",現(xiàn)在都不會再提這些要求了。對于犯了錯誤的孩子,現(xiàn)在也不能進行體罰了。學校、班里開展各種活動都是跟學生商量著來。學校還設立了學生組織"校長助理團",把孩子們的意見收集反饋給學校領導層!
新世紀期待:“好兒童”要有新標準
“上學早的,是我;回家晚的,是我;玩得少的,作業(yè)多的,睡覺遲的,累困的,是我是我還是我!碑斚铝餍械膬和跃幫{形象再現(xiàn)了壓力過重的校園學習生活。
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好兒童評價標準應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到激勵和正向引導作用。但半月談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當下從幼教開始就已形成激烈競爭的態(tài)勢下,那些與學習成績、升學無關的好兒童評價標準,并沒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而及時在家長和學校的教育觀念上得以體現(xiàn)。
2002年,某權威少兒媒體進行了一項關于“父母與孩子溝通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愛學習、誠實守信以及勤快和聽話是絕大多數(shù)家長心目中的好兒童標準,而獨立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交流等并沒有被家長們廣泛認同,即好兒童標準依然停留在傳統(tǒng)認識層面上。
太原市迎澤區(qū)青年路小學的一名學生說,“三好學生”的評比仍多以學習成績來衡量。為了學生學習成績好,學校會占用體育課、音樂課,同學們怨聲載道。一位教育工作者向記者透露:“對于當下的教育現(xiàn)狀,在教師中流傳著一種說法,即素質教育搞得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搞得扎扎實實。”
今年3月,南方某媒體刊登了一名初中生的來信:“每當上"思想品德"課,我所在的班級會有一半同學昏昏欲睡,另一半則做其他科作業(yè)!睂<艺J為,這并非孩子們不熱愛學習,不勤奮刻苦,只因為有些課太多說教,與實際脫軌。
記者了解到,目前社會各界正在努力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孩子們?nèi)姘l(fā)展,將感恩、審美等新標準納入好兒童“綜合素質評價”。從2007年起,分數(shù)不再是哈爾濱市高中錄取的標準。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相比,新出臺的《哈爾濱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表》增添了“不進入營業(yè)性網(wǎng)吧,慎交網(wǎng)友”、“走進社區(q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能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探究問題”、“在語言、衣著、行為等方面有健康的審美觀點”等新標準。
太原市杏花嶺區(qū)一些小學則通過評選“少年”來引導學生做好兒童。“少年”的“星”包括思想品德、學習、組織能力等五大塊25顆星。“每個學生胸前都別著帶有和自己照片的學生證。學生們以得到更多的"星星"為驕傲,學校則每年根據(jù)學生得到"星"的多少評比"三好學生"!背S佬阏f。
- 分享到:
- 更多>>